传统上,棒球每个守备位置的球员都必须上场打击,也包括投手在内。许多投手在学生棒球时期也是有名的强打者。但球员在进入职业棒球后,因为职业层级的分工精细,投手通常只被教练要求有好的投球表现即可,打击方面并不十分重视,甚至也会基于降低运动伤害风险而被要求放弃练习打击。因此只有极少数职棒球员能投打俱佳,如美国职棒大联盟道奇队的日籍球员大谷翔平。
中华职棒统一狮林安可进职棒之前以投手为主,参加选秀时也是以投手身分报名,但由于打击实力也颇受好评,因此在刚加盟时以野手为主。第一个完整球季的2020年季前春训及热身赛即开始练投,然而投球状态不佳,最后以野手身分打完球季。2021年起专职野手,暂时没有再尝试投打二刀流的计画。中信兄弟的外野手宋晟睿于2022年8月6日的比赛八局下登板投球,三振三名打者,未被击出安打,并投出最快151km/h的速球,因此球团有意将他培养为二刀流,但宋晟睿经思考后,仍决定专职野手[5]。
为了让比赛的打击表现更精彩,美国职棒大联盟的美国联盟于1973年首度采用了指定打击制度,而日本职棒的太平洋联盟则于1975年跟进使用。优点是可使打击强悍但守备欠佳或没有守备位置的球员有上场机会,或是正常轮值球员在某场比赛只需上场打击而不需守备,减少他守备的疲劳又不至于丧失他在场上的火力,短处是上场球员会多一人造成人力浪费外,另一短处是指定打击的出场特性具有强制性,因为指定打击是代替投手上场打击的打席,故球员不能上场守备,若当时担任指定打击的球员因教练调度关系上场守备、并且原本于转任守备位置守备的选手退场,依规则为取消指定打击,下一轮打击开始,投手就必须上场打击至比赛结束(只须将指定打击接替该守备位置,其棒次不更动)。换句话说,指定打击有时会有球员调度过于复杂之处。另外一个缺点是如果某支球队相当依赖指定打击的火力,而该球员的守备能力偏弱,这时就会面临是否要冒险让指定打击上场守备,增加失分的危险。
球队可以视阵容需要单独安排一位球员专任指定打击,或是将这个位置让其他球员轮流担纲来减轻球员的压力。如中华职棒统一狮球员罗敏卿生涯鲜少守备,多以指定打击出赛。富邦悍将则会视状况让林益全、蒋智贤、高国辉、高国麟、张进德等守备位置受限但打击火力出色的球员轮流担任指定打击。
一般来说,实施指定打击制度的联赛攻击表现会比较好,因为是由打击较强的打者替代打击普遍较弱的投手打击。
未实施指定打击制度的联赛,到比赛后半段时常会因为有得分机会轮到投手的棒次时,启用野手代打,攻守交替时再换投手。但也可能于换投手的同时,让前一半局代打的野手上场替换其他野手守备,此时换上场的投手必须打被替换的野手之棒次。
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 2022 世界杯德国巴西|中国足球进世界杯是哪一年|棕榈岛上的世界杯热带梦幻站|enlapalm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